广东农担五周年② | 35个农担亿元县,助力县域经济大发展
2021-09-30 09:32:31 来源:本站原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兴旺地方产业经济,县域是支点,也是发力点。成立五年来,广东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广东农担”)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视为我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的“重头戏”,在坚持“双控”标准、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深耕农业大县,持续加大县域业务投入,倾注人力、物力、资源,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杠杆作用,着力打造了35个农担“亿元县(市、区)”,让农业信贷担保成为县域政府保障“三农”投入的重要政策工具,助推广东乡村全面振兴。
百亿农担,是梅县农民丰收的基本盘
金秋丰收季,“柚”见月圆时。随着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到来,梅州市梅县区的农民,再次体验到“盆满钵满”的丰收喜悦。依托金柚产业的发展,梅县区农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增收致富。据梅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温向芳介绍,梅州柚是梅州支柱产业之一,梅县金柚则是其主打的两大柚类品牌之一。目前梅县区金柚种植面积达26.2万亩,柚果产量达56万吨,鲜果产值近32亿元。
梅县金柚产业大发展的背后,是政担合力共建的财政金融支撑。2017年7月,梅州市人民政府与广东农担签订《共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合作框架协议》,为当地县域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带来了政策性农担的新解法。梅县金柚产业龙头——广东十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东十记”),就在政策性农担的增信支持下,成长为梅县农业经济发展、农民丰收致富的火车头。据广东十记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政策性农担2017年落地梅州后,广东十记累计已通过农担增信,获得担保贷款共3000万元,保证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流顺畅。
“顺藤摸瓜”,循着广东十记与当地柚农形成的紧密金柚产业链,广东农担进一步向当地柚农分享农担红利。2017年,广东农担首次通过实施“担保+银行+龙头企业+农户”的“3+N”农业产业链担保贷款模式,为广东十记合作果农提供担保。“依靠农担的支持,我拿到了40万元信贷资金,建设了近千平方的金柚冷库。”梅县柚农黄德志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自2017年7月获得首笔融资后,黄德志已在广东农担支持下续保两次,累计获得担保贷款120万元,种植规模也从2018年的60亩逐步发展到目前的100亩。
这只是广东农担推动实现梅县区产业兴旺、农民致富的一个缩影。截至今年8月末,广东农担累计已为梅县区264户次“三农”经营主体提供担保,担保总额超2亿元。这让金柚产业成为了梅县农民的摇钱树和致富果。据梅县区农业农村局介绍,目前梅县金柚已实现人均年创收8800元,占当地农业人口人均年收入的40%,是金柚产区农民人均收入的80%。
目前,广东农担还与梅县区人民政府签订《政担合作协议》。这是广东农担与县区级人民政府签订的首个政担合作协议,开创了全省农业信贷担保政担合作模式的新格局,标志着政策性农担服务进一步深入县域。
百亿农担,是茂南渔业崛起的助推力
梅县区只是广东农担着力打造的众多亿元县(市、区)之一。最新数据显示,通过总结、复制、推广、革新“梅县经验”,广东农担已在全省范围打造形成了35个“农担亿元县(市、区)”集群。
以罗非鱼产业为抓手,广东农担将茂名市茂南区,打造成“农担亿元县(市、区)”的粤西样板。据悉,罗非鱼又称“非洲鲫鱼”,其肉质鲜美,少刺,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素有“白肉三文鱼”之称。茂名市则被称为“中国罗非鱼之都”,拥有全国面积最大、质量最优的商品鱼基地,是“世界罗非鱼产业优势核心区”、中国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基地。其中,茂南区是茂名市罗非鱼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和养殖主产区。近年,随着茂南区罗非鱼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落地建设,茂南区罗非鱼产业发展正大步向前,罗非鱼深加工产业链正逐步形成。
以罗非鱼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支点,广东农担为茂南区罗非鱼从“一条鱼”发展形成一条“产业链”,撬动金融助推力。作为茂南区罗非鱼产业园的项目实施主体之一,茂南区金塘镇罗非鱼养殖大户劳成燕及其成立的广东忠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借着近两年共300万元的农担扶持,发展出了2万亩养殖规模,并带动农户养殖3000多亩罗非鱼养殖规模,同时扩充了种苗培育、饲料生产、冷链运输及水产品加工等多个新型模板业务,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罗非鱼产业生态。
从广东农担获益的罗非鱼养殖户,远不止劳成燕。截至今年8月底,茂名市累计担保户数逾450户,累计担保金额近6.1亿元,累计户数及金额均位于全省前列;其中茂南区的农担业务规模近2.4亿元,惠及194户“三农”经营主体,这为当地罗非鱼等涉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持。
在广东农担支持下,茂名罗非鱼持续走出广东,走向国际。目前茂名罗非鱼养殖面积近26万亩,产量达23.13万吨,约占广东省罗非鱼养殖总产量1/3,全国每8条罗非鱼就有一条来自茂名。从海外游到中国的罗非鱼,现在不仅是当地响当当的致富鱼,还是出口欧美的全球尖货。2020年加工出口罗非鱼约9.5万吨、货值3亿美元。
以鱼聚业,以业兴村。随着罗非鱼产业的崛起,茂南区农业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今年以来,茂南区农林牧渔业产值达34.12亿元,增长13.8%;春收农作物面积15.87万亩,增长6.7%;畜牧业产值18.36亿元,增长25.6%;渔业产值1.75亿元,增长2.8%。
百亿农担,是南雄生猪保供的稳定器
猪粮安天下,促进生猪产业稳定发展,是广东农业农村的重点工作。今年9月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全力推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重点打造42个生猪大县,实现生猪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猪肉自给率稳定在70%。
作为粤北生态区农业大县,韶关市南雄市是42个重点打造的生猪大县之一。数据显示,2019年,南雄市生猪存栏量为27.98万头,出栏量为43.7万头,较往年有所下降。
在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影响国内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明显减少的特殊时期,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广东农担积极履行国企责任,积极支持南雄市及全省生猪稳产保供。对于广东农担投入的支持力度,南雄市水口镇云西村肉猪养殖户饶进兴深有体会。据悉,饶进兴从事肉猪养殖已有10年,近3年累计从广东农担获得了500万元贷款担保扶持。2018年时,饶进兴首次通过广东农担增信担保,获取银行贷款资金200万元,有了投建新猪场、扩大生猪产能的外援资金。今年3月,他再次通过广东农担担保融资300万元,借助这两笔资金,他建成了4栋猪舍,存栏肉猪已达3000头。
截至今年8月底,广东农担累计已为韶关市2200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近12亿元贷款担保。其中在南雄市,有约200户像饶进兴一样的农户,累计获得了1.3亿元贷款担保支持,其中近三分之一为生猪养殖户,成为南雄市生猪保供的稳定器。
目前,通过推进机构、业务、人员下沉,“农担亿元县(市、区)”的制造计划仍在继续。广东农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公司持续推动机构、业务、人员全面下沉,对接一线需求。通过推动各级基层财政、农业农村部门联动协同,广东农担持续加强与各地市县域的“政担”合作,建成9个地市分公司和25个县级办事处,并在全省合作银行金融机构网点设立了129个业务代办处,初步构建了“省公司+分公司+办事处+代办处”的全省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实现了全省农业县的网点、业务百分百覆盖。截至今年8月31日,广东农担累计在全省提供了超104亿元的农担服务,支持“三农”经营主体12726户次;资本金放大倍数达4.51倍。
“接下来,公司将强化与当地政府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沟通与交流,优化合作联动机制,主动与当地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各产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等项目进行对接与洽淡,持续加大农担业务宣传力度,为扩大业务覆盖面和服务全省农业夯实基础,打造更多农担亿元县。”广东农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下随着一个一个“农担亿元县(市、区)”的陆续诞生,广东农担在支持县域产业发展的同时,更为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农担”新动能。